【求職】我的日本就職修羅場之路-(上) 選擇篇

想了好久,該從哪裡下筆寫下這篇文章,沒個答案,於是決定從最源頭開始說起….決定當個天橋底下說書的,分成上中下三集,每天24小時輪流播放。

上集大概說明我來日本的理由,中間幾個很重要的選擇;
中集我想寫關於我申請學校的過程;
下集講我畢業前後,求職中間的過程。
中間有一些比如英文考試、面試經過的細節,我再另闢戰場。

想來日本的理由

2013年底,我在一個因緣際會下,進到了家電公司,這是一家很傳統的國內家電製造商,工作是我很嚮往的PM的工作,我要感謝那時候帶我成長的主管,還有那時候一起共事的研發跟設計的同事們,在這間公司工作真的非常開心也,很多朋友到現在甚至也會聯絡。2015年我第一次用特休一個人到日本的廣島旅遊,那時候我在日本的BIC CAMERA看到了很多很新潮的產品,看到日本人在商品開發上的無限創意,想去日本工作的想法就此萌芽,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開發新產品;我想參與一切他們在製作新產品的過程;我喜歡他們在做事情思考邏輯的方法。我看過很多關於數量分析的書籍,全部都出自於日本的分析專家或是業界頂尖的專業人士,我想體驗他們所經歷過的學習環境。

就職與就學的選擇

不過以那時候我的程度,日文…X,英文…X,想要到那裏工作真的是連自己都想笑,靜下心來評估看看,自己要把日文練到能夠對談如流,也許我還需要幾年的時候,那時候我就已經超過30歲了。過了30歲,要以外國人的身分第一次在日本工作是很困難的,除非你是理科背景。甚至有很多企業在求人票上就寫了要30歲以下。直到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張傳單,是法政大學GMBA的傳單,我才知道日本現在其實也有很多這種不需要日文能力,以英文授課,晚上及假日上課的MBA。讓我決定在日本繼續就學,而非直接就職的選擇有幾個很關鍵的點

  • 在日本就學,對於我想了解日本的職場文化、企業營運一定有所幫助。
  • 想在日本就職,有日本學歷會相對好找工作(我那時候的認知,也是為什麼我不選擇語言學校,事實證明我那時候的想法並沒有錯)。
  • 我對日本求職的管道還不熟悉。
  • 對日本的生活還一無所知,是否能習慣這裡的一切都還是未知數。也許我唸完書覺得其實日本也沒這麼好,可能我就會選擇回國。
  • 未來求職時,我擁有很大的地利之便
  • 我的日文語言能力要好到能夠就職我不知道還需要多少時間。

考量這幾點後,我就決定開始蒐集就學的資料。

大學院的選擇&時間表規劃

  • 一開始(大概是2015年底左右)我蒐集了很多學校的資料,有類似我上段條件的學校有:一橋大學、法政大學、立教大學、青山學院大學、立命館大學、名古屋大學、同志社大學、關西學院大學、亞洲太平洋立命館大學。學校的好壞絕對是我最優先考量的點,這些學校無疑都是日本頂尖的學校之一。這些學校都有以下的條件:
  • 一定要英文授課(因為我日文程度太差)
  • 一定要是名校
  • 希望可以不用寫論文(多的時間想拿來學日文)
  • 希望可以在東京(求職考量)

於是我開始規畫出自己往日本求學的藍圖跟時間表,裡面大部分學校都希望學生有三年工作經驗,我當然希望越快越好,我會在2016年底擁有三年工作經驗,且這一年之間我也能加強自己的日文跟英文。最好的入學無疑是在2017年的時間。日本的大學院學制上,有分成4月入學跟9月入學,9月入學應該是最適合我的。所以我就以2017年9月入學作為我的目標。時間表大概是這樣↓

  • 2016年:滿3年工作經驗,同時也學習日文跟英文,也準備英文的考試(這個血淚談我再另闢戰場這寫三天三夜都寫不完,這個寫三天三夜都寫不完)。
  • 2017年:
             3月-4月:蒐集各校簡章
             5月-6月:申請學校,公司方面也申請離職
             7月-8月:準備入學、簽證、住宿…
隨著時間流逝,我先飛快地把文章來到申請的時間(2017年3月-5月),一開始考慮的學校因為一些實際面跟時間的考量,被我刪除了。
  • 一橋大學:托福100,GMAT600,達不到,放棄。
  • 法政大學:看起來OK,先留著。
  • 立教大學:看起來OK,先留著。
  • 青山學院大學:後來發現學程只有4月入學,時間來不及,刪除。
  • 同志社大學:看起來OK,先留著。
  • 關西學院大學:看起來OK,先留著。
  • 亞洲太平洋立命館大學:有一個喜歡的教授在那年退休了,刪除。
  • 立命館大學:經營所,要筆試,刪除
  • 名古屋大學:經營所,要筆試,刪除

剩下的四間學校裡面,由於GMAT成績單來不及趕上同志社大學的申請時間,乾脆直接放棄;於是最後我就選擇報名法政、立教、關學。後來三間也都上了,申請的內容、面試經過我再另寫文章在下一篇。後來立教大要寫論文,且是白天授課,刪除;關學要寫論文,且在關西,刪除。因此最後我就選了實習多,跟業界比較有緊密接觸的法政大學就讀。

改變我心境的BUT跟BUT

有挑戰過托福或是GMAT的一定都知道文章的轉折語氣,在文章中所扮演的腳色是什麼。就在2016年6月,我選擇了跳槽到對手公司,很奇怪的選擇對吧!明明就已經在準備前往日本的考試卻還在這時候選擇轉職。因為新公司是日系家電的代理商,有機會跟日本人接觸、薪資比當時第一份工作還要高,加上我想嘗試marketing的工作,心裡盤算就只想待一年,覺得時機到了就離開,在這個節骨眼上,轉職是我職涯的第一個BUT。我到新公司工作後過得既開心又痛苦(很矛盾的字眼對吧),開心的事情,是我的確喜歡這份工作,雖然每次跟日本人開會的那個禮拜都要做資料做到晚上十點、十一點沒有加班費;痛苦的是我沒辦法習慣公司在營運上的一些制度,導致我沒辦法把事情做好,我必須承認在這方面我的確失敗。有一段時間我在這間公司覺得很孤單。

那時候短短半年,公司歷經結構重整、代理品牌易主、銷售業績不振等等大小事件,還是咬著牙走過,跟同事也處得蠻開心的。就在半年後,我職涯的第二個BUT出現了,我被資遣了。12月的某一天我被特助叫到辦公室,開始數落過去我的種種錯誤,要我接受資遣,那時候我腦袋一片空白。很有趣對吧,明明公司在決策上的失誤更嚴重,卻放大我的錯誤要我走路,我就在還來不及有下一步打算的時候接受了資遣,然後離職日訂在12月24日,連平安夜也過得不平安。

比我預期的時間表早了半年也許也不一定是壞事,這半年我還可以領有一定的失業補助金。我決定把資遣費拿去日本玩,補助金拿來日本學校報名、英文考試之用。記得拿資遣費到日本的最後一天,我在我代理品牌公司的樓下心想,I will be back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